中教数据库 > 水生态学杂志 > 文章详情

三峡库区消落带适生植物固碳释氧能力研究

更新时间:2023-05-28

【摘要】固碳释氧是植物的一项重要生态功能,三峡库区消落带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对其适生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重庆市三峡库区开州区至万州区消落带13种适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净光合速率和叶面积指数,分析研究其固碳释氧能力。结果表明,13种适生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主要呈单峰型或双峰型曲线,单峰型曲线植物有桑(Morus alba)、白芒(Miscanthus sinensis)和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其他10种植物中山杉(Taxodium‘Zhongshanshan’)、竹柳(Salix sp.)、柑橘(Citrus reticulata)、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地桃花(Urena lobata)、苍耳(Xanthium sibiric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鬼针草(Bidens pilosa)、合萌(Aeschynomene indica)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均表现为双峰曲线,单位叶面积日净同化量为90.28~410.20 mmol/(m~2·d),固碳量为3.18~14.44 g/(m~2·d),释氧量为2.31~10.50 g/(m~2·d);单位土地面积日固碳量为6.15~65.47 g/(m~2·d),释氧量为4.48~47.62 g/(m~2·d)。单位叶面积固碳释氧能力聚类分析表明,乔木(3种)、灌木(3种)均分为两级,草本(7种)分为三级;单位土地面积固碳释氧能力分析表明,乔木(3种)、灌木(3种)和草本(7种)均分为两级;日固碳释氧能力较强的乔木为竹柳,灌木有地桃花和牡荆,草本有芦苇、辣蓼、鬼针草。本研究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修复工程中植被的选择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为消落带修复工程示范区生态效益的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379 2页 免费

发表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发布 0条)

点亮你的头像 秀出你的观点

0/500
以上留言仅代表用户个人观点,不代表中教立场
相关文献

推荐期刊

Copyright © 2013-2016 ZJHJ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1570号-13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0866号